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当前省、市的“头号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让更多中小企业认清“转”的必然、增强“转”的主动、坚定“转”的信心,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创新开展“看样学样”系列活动,“直播”进企业分享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标杆案例,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
线上“看样”线下“学样”
2月7日,吉安市电子电路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看样学样”活动暨供需对接会率先推出。来自吉安市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电路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以及电子电路专业服务商共计80余人,走进当地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江西中络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络电子)。在钻孔车间内,只见一条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车间墙上的数据看板上各种生产工艺参数不断更新,井然有序的智能化生产场景映入眼帘。
据中络电子生产经理介绍,自2023年3月公司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先后投入3400万元打造智能车间。一期数字化转型完成后,相较于原来的传统车间,智能化车间单条产线劳动强度降低60%,人工成本降低15%,生产效率提高20%,不良率降低30%。企业综合成本每年降低800万元至1000万元。
截至目前,“看样学样”直播走进企业活动,已完成三期线上“看样”学习、两期线下“学样”观摩。企业代表江西巨联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申报负责人表示,通过观摩活动,直观感受到了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该公司计划提前至今年5月底完成第一期数转项目,预计投入200万元,主要用于ERP系统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以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线上“看样”,采用“实地探访+实时互动”直播模式,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负责人现场对话,建立“直播回放+资料共享”机制,方便企业回看学习;线下“学样”,举办数转“看样学样”现场观摩暨供需对接活动,组织同行业同领域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观摩,深耕细分领域的专业数转服务商进行路演,开展供需对接。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精选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企业,开展“看样学样”系列活动。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覆盖企业1800余家,直播吸引超5000人次在线观看、提问,吉安市数字化转型氛围进一步浓厚。
锚定目标加速企业提档升级
让更多企业深刻认识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主动参与和融入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局。截至目前,吉安市通过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活动带动共计1374家企业已启动数字化改造,924家企业完成首轮数字化改造,改造后实现提档升级达L6级及以上企业90余家,获评省级“数智工厂”14家、“小灯塔企业”8家。
据了解,下一步,吉安市将继续深化“看样学样”模式,动态优化转型路径,确保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调性,切实提升“看样学样”精准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扩大样板企业的覆盖范围,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今年5月底前,吉安市将围绕该市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锚定产业链核心价值节点,根据各地产业特点,按照工厂智能化、生产精益化和管理数字化三个方向,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梳理筛选具有较高成熟度应用场景的典型案例,将举办多场走进企业、现场观摩暨供需对接活动。
近年来,吉安市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聚力之为、攻坚之力,全方位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仅2024年,该市启动入企诊断2020家、完成验收1914家,启动改造1347家、完成改造617家,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认证企业63家,数量占全省比例的38%;电子电路产业成功获评首批省级“产业大脑”;吉州、吉水、永丰辖区内的3个工业园区获评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试点数全省第一;“数字化诊所”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营。
至2025年底,吉安市预计新增数字化改造企业600家以上,累计完成数字化转型企业超1200家。接下来,吉安市将继续全力打好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攻坚战,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根植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具有吉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支撑。